茶文化是中国独特而著名的文化传统。茶叶的生产和制作早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,品质好的品种有好几个,其中乌龙茶比较出名。什么是乌龙茶?以下给出了乌龙茶的科学定义。
乌龙茶是经过采摘、萎凋、摇青、炒青、揉捻、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。它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特色鲜明的一个茶类。乌龙茶的出现在中国古典神话中颇具传奇色彩,什么是乌龙茶?这个传说中的神话也可以看作是民间的一种解释。
根据《福建之茶》、《福建茶叶民间传说》记载,清朝雍正年间,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打猎很厉害的茶农,名字叫做“苏龙”,由于他这个人长得黝黑健壮,所以乡亲们都叫他“乌龙”。
一年春天,乌龙腰挂茶篓,身背猎枪上山采茶。到了中午,一头山獐突然从他身边溜过,乌龙拿起猎枪射击,谁料受了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,乌龙背着茶叶在后面紧追不舍,满山地跑,终于捕获了山獐,回到家天已经黑了。那天晚上乌龙一家人忙于宰杀猎物,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。第二天清晨,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“茶青”。没有想到被乌龙背着跑了半天的茶叶放了一夜之后,边缘已经变成了红色,就像镶上去的一样,并且散发着阵阵清香。当茶叶炒制好时,香气格外清香,滋味浓厚可口,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。他们并精心琢磨与反复试验,经过萎凋、摇青、揉捻、烘干等工序,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,人们便将这种茶叫做“乌龙茶”。
这当然是一个古老的传说。在现代,乌龙茶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备方法,也体现了现代工艺快速、高品质的特点,使得乌龙茶广为人知。乌龙茶的制作虽然伴随着幻想和传说,是无意中制作出来的,但正是因为巧合,人们才发现了这么美味的乌龙茶。乌龙茶不仅味道鲜美,还能调节身心健康,因此,乌龙茶不断出口到国外,得到了这些国家的一致好评。
乌龙茶,亦称青茶、半发酵茶,是中国几大茶类中,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。特点是叶色常有红边,汤色金黄,有花香。
乌龙茶(英语:Oolong tea),亦称青茶、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,是中国几大茶类中,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。
乌龙茶是经过采摘、萎凋、摇青、炒青、揉捻、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,绿叶红边,既有绿茶的清新,又有红茶的甜,品尝后齿颊留香,回味甘鲜。在分解脂肪、减肥健美等方面有突出效果,在日本被称之为“美容茶”、“ 健美茶”。
乌龙茶的“乌”字应该为黑色,其实不然。按照乌龙茶茶叶的特点、口味来说,乌龙茶实际上是属于青茶,是一种半发酵茶。
①具有优越茶园生态条件和优良的茶树品种;②在省级以上茶叶评比中获过奖,并有一定知名度;③品质优异,风格独特,能被一定范围的消费者所青睐;④具有一定的数量,且经济效益高;⑤卫生、农残及重金属指标符合国家标准。
乌龙茶起源于福建,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,首先要溯源北苑茶。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,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,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。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,在唐末已产茶。据《闽通志》载,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,初为研膏茶,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已产制龙凤茶,宋真宗(998年)以后改造小团茶,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。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,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,特别称颂北苑茶,他在1051年写的《茶录》中谈到“茶味主于甘滑,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。”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,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:“远远上层崖,布叶春风暖,盈筐白日斜。”要采得一筐的鲜叶,要经过一天的时间,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,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,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,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,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,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。
起源于1725年,有近三百年历史了
乌龙茶,亦称青茶、半发酵茶,是中国几大茶类中,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。乌龙茶是经过杀青、萎雕、摇青、半发酵、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。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、凤饼演变而来,创制于1725年(清雍正年间)前后。品尝后齿颊留香,回味甘鲜。乌龙茶的药理作用,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、减肥健美等方面。在日本被称之为“美容茶”、“健美茶”。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,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、闽南及广东、台湾三个省。近年来四川、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。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、福建等省外,主要出口日本、东南亚和港澳地区。
到2013年是288年。
第四套人民币以80年50元、100元、80版2元、1元、80版2角这五种最有收藏价值。
第五套人民币以99年20元、50元、100元这三种最有收藏价值。
价值不大,大概在25--30元一张。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